汪涛、张金山:《全域旅游撬动全域发展 诗画涉县实现铿锵崛起》      2020-05-29

全域旅游撬动全域发展 诗画涉县实现铿锵崛起
——全域旅游的涉县模式

       本书重点介绍涉县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以及开展的相关工作。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的各方面工作时所突破的重重困难和获得的点点经验,涉县深知全域联动才能获得全域发展,这些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不仅撬动了涉县全域化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意义,也证明了涉县走发展全域旅游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迫切性。
      
     书由邯郸市政协副主席、涉县县委书记汪涛委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张金山联合撰写、共同编著;组建了本书编委会,由汪涛担任编委会主任,邢晟担任常务副主任,张金山、陈英等为副主任,委员有张利强、石海焕、李奋军、李淑英、孟军平等;并设置了编委办公室,吴青梅担任主任、李奋军、李淑英担任副主任;杨彦苗、王小辉等为办公室成员。


作者简介

汪  涛

       现任邯郸市政协副主席、涉县县委书记,涉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还曾经担任涉县县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务。河北农业大学城镇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近年来,全面领导了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了《全域旅游的涉县模式》的编著工作。2019年9月,涉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张金山
     
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发展与旅游经济、跨境旅游合作、旅游规划等,曾在原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等部门挂职,累积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以及各类旅游规划项目合计100多项。接受涉县委托,具体负责了《全域旅游涉县模式》的编著工作。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自全域旅游概念提出以来,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围绕让旅游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进行了全方位积极的探索。


统一思想 坚定政治站位,为人民谋幸福

       涉县面临着灾后重建压力大、新旧动能转换慢、财政收支压力大、加速发展压力大、改善民生压力大、社会稳定压力大、作风建设压力大“七座大山”的重重压迫,要想把这“七座大山”搬掉,实现经济社会的腾飞,靠什么?就是靠全域旅游。各级领导干部,涉县县委书记和县长,乡镇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各单位的局长,亲自抓,上一线。为了抓全域旅游,大家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破解难题,在一线贯彻落实,在一线推进项目建设。

      党政统筹一把抓,紧抓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全域旅游的灵魂和要义,在邯郸市率先组建旅发委,并推行旅发委+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派出所、旅游检察、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景区的“1+5+X”统筹管理模式;创立了县、乡、村,乡(镇)旅游综合驿站和若干景的“3+1+X”综合监管模式,每个乡(镇)、村都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站),确保旅游发展的支部建在连队上,这在河北是首创!

规划建设 立足优势搞创建,战略眼光绘蓝图

     “涉县只有一个景区,那就是涉县全域”,现如今,以红色旅游为主体,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旅游大格局,以“中国太行红河谷、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三谷为支撑,以娲皇宫、129师纪念馆、太行五指山等9大景区,辐射60多个中小景区的“396”景区游览体系已然成型。

       涉县全域被划分为“东部千里旅游通道带、中部休闲养生带、西部生态支撑带”,三带联动发展,擦亮“生态肺城、诗画涉县”品牌,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景观”三景迸发,得到“生态环境好、群众钱袋鼓、政府财税增”的三赢效果,建设全国旅游景点最密集、旅游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干部带头 激情满怀向前冲,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铁在烧”的激情、“炸碉堡”的勇气、“铁骨汉”的作风、“虎下山”的劲头、“箭离弦”的速度,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塑造了新愚公精神、旅发精神在内的“忠诚坚忍、激情担当、创新拼搏、团结奉献、科学高效、敢打必胜”的新时代涉县精神。

      涉县县委、县政府对于英雄和铁骨汉,从来不吝惜岗位和荣誉,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锻炼干部,在全域旅游实践中提拔干部、重用干部,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做到了没有?群众心中有杆秤。老百姓现在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拥护度是最高的,群众认为涉县的干部为群众干了事,用“五个了”来评价涉县的干部,就是“跟党紧了、人心齐了、山河变了、干部累了、群众笑了”。


火红奇迹 思路一变天地宽,改革创新解难题

       涉县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为大力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涉县在海拔千米的山脊、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一条纵贯南北,连接晋、冀、豫三省,跨越10个乡镇158个村庄,长达1300里,平均路宽达9米的千里乡村旅游大通道。如果按照国标设计总投资要40亿元,需3至5年建成,而涉县只用了4亿多元,100多天建成。建设之初,面对缺资金、缺规划、缺技术、缺设备等诸多困难,坚持以“功成不必有我”的担当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气,从建设主体、筹资渠道和修建理念入手,探索出“667”工作机制。“667”工作机制,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民谋富、共奔小康的意志和决心,创造了涉县版的“667”农村公路建设模式。每天参与施工的群众高达上万人,这是聚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的人民战争。

      涉县创造了植树造林的新机制。自2017年以来,涉县创新实施了“6化6步7株造林法”:“6化”即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工程化实施、责任化推进、精致化栽管、景观化效果;“6步”即刨坑、挡板、客土、栽树、浇水、 管理;“7株”即一个坑里栽七棵树,三簇连翘、三株黄栌、一棵侧柏,春天连翘吐黄,秋天黄栌染红,侧柏四季常绿。要栽树,谁给钱,哪来钱?涉县跳出旧框框,创新栽树增绿分期付款、卖树留绿还本盈利的办法,就是高度密植,两年后隔一株卖一株,“让2018年的树成为后年的苗木商品,从而实现卖树不卖绿”。


经济发展 统筹推进促转型,辐射带动快发展

       2017年春天10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河北第一个县级筹办的旅发大会震撼登场。涉县打造了方圆120平方公里、全国景区景点最密集的太行红河谷,修建了200公里世界最长的七彩马拉松赛道,一口气新增和改造提升旅游项目业态4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28项文体活动轮番上演,2600名中小学生的葫芦丝齐奏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红色涉县国际马拉松大赛成为国家级A类赛事。大会期间来涉总人数近70万,顶峰时期达8万,这成为继八路军129师9000将士进涉县之后的又一壮举。
      
      2018年一开年,旅游导向的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全面打响。建设了100个以上塘坝水体,实现“百颗明珠耀太行”;建设了1000个以上家庭林场,实现“千家林场绿太行”;打造了1万个民宿等旅游节点,实现“万家民宿活太行”。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作用充分展现,旅游业的富民效应充分展现,有2365户贫困居民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出现第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的历史性拐点!

      “涉县震撼、涉县奇迹、涉县速度”已经成为热词,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全域旅游就是发动机,全域旅游就是聚宝盆,全域旅游就是黏合剂,全域旅游撬动全域发展,诗画涉县已然铿锵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