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学锋:迎接人均GDP万美元时代的休闲度假旅游 2020-06-09
疫情加速了消费者需求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自此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成为关注焦点。恰逢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0美元大关,与国际比较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将进入新的时代,那么新时代下休闲度假旅游又有怎样的特征?旅游从业者、旅游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01
谈及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就不得不说中国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背景,其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228美元猛增到了2019年的10276美元,短短几十年间增长了近45倍,而在超过10000美元之后, 中国的社会经济包括消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人均GDP进入10000美元这个阶段后,休闲度假会有怎样的变化?是目前着重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万元GDP这个阶段,选择了两个国家作为对比,这两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看下这两个国家在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的时候,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如何。
为何选择这两个国家?首先这两个国家和中国同是东亚国家,历史文化背景、消费理念非常相似;这两个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是逐步发展到发达国家行列的,而且赶超的方式也基本相似,比如最早的世界工厂、最早的低端服务业慢慢向国际化发展,因此选择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
由于休闲度假产业范围广泛,因此选择非常有特点的子行业,即出境旅游市场作为对比。
(一)日本
1964年-1973年十年间是出境游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出境率低,但增速非常快,十年间出境率增长了2个百分点,再增长2个百分点则用了13年时间,此后出境率维持缓慢上升,直到超过25000美元才迅速提升,这意味着10000美元附近是一个门槛。
在1964年-1973年,日本人均GDP从不到10000美元上升到了17780.99美元。1964年日本取消了对海外旅行的限制,1965年出境旅游即增长了48%,并且这种高速度一直持续到1973年,1973年甚至在连续两年增长40%的基础上又增长了61%。使日本的出境旅游人数从12.8万人次增长到了1973年的224.8万人次。
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一些政策变化,1972年,日本社会生活全国委员会在公布的休闲议案中特别提出政府除了发展经济保证生产力外,也应该意识到休闲对国民的重要性,并通过时间、人员、资源的重新配置等以及展览、体育、娱乐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创造更好的休闲度假环境。
日本首相办公室曾开展过公民对国民生活意见的长期调查,在调查里面最核心的一项就是“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选项里既有休闲娱乐,也有住房,还有食品用品以及服装等,在很长一段时间,住房排在首位,直到1970年,娱乐消费上升到了第二名;到1983年,休闲度假需求首次超过住房。
1983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日本人均GDP是10425美元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大关,因此可以判定,尽管按照可比价格计算非常重要,但就按当年价格计算,超过10000美元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超过10000美元以后,特别是进入20000美元向30000美元过渡的阶段,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休闲度假市场的主要表现在4个最大的领域,旅游是其中一项。
休闲和度假市场的收入从1982年的18万亿日元,增长到了1992年的153万亿日元,增长了近9倍。在这个阶段,日本的国家政策也越来越向休闲倾斜。198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旨在降低工作时间的5年计划,将月工作时长降低至150小时,年工作时长降低到1800小时。在1988年,按照2018年可比价格计算,日本的人均GDP已经接近了30000美元。
(二)韩国
韩国在199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了10205美元;按照2018年的可比价格计算,韩国超过10000美元的时间是1988年。
着眼于出境游,可以看到,在人均GDP不到10000美元,向10000美元以上不到15000美元过渡的阶段,出境旅游增长速度比较稳定,且比较快。从1986年到1996年,这10年间,按照2018年可比价格的计算,韩国人均GDP是从6975美元上升到了15000多美元,出境人数增长了10.21倍,年均增长高达26.17%。按照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日本的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0美元,在这一年出境旅游也有非常高的增长,增长超过30%。
1996年韩国的旅游消费的总和高达465亿美元,这也是韩国休闲观念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上世纪60年代直到80年代初期,努力工作是韩国工人的座右铭,这个时候休闲被看成是不正常的状态,所谓的闲暇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没有别的活动。
直到1982年韩国废止了宵禁,从1986年到1988年,韩国分别主办了亚运会和奥运会,国家政策也开始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并且提出体育休闲健身的政策。同时国民观念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不再认为休闲是与工作对立的,开始认为休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休闲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
在1990年以后,韩国提出了大众旅游振兴的3年计划,1993年又提出了大众旅游振兴的5年计划。在这之后,政策的效应开始发挥,以前很多人觉得体育旅游、休闲只是上流社会的活动,正是在这个时期变成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此后国民休闲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在1985年,韩国休闲旅游占总体消费的比例是3.3%,到1993年增长到了4.8%,到1996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5.3%。在1995年的时候,韩国进行了一个调查,就是“在日常花费中,你的钱主要花到哪了?”在调查中除孩子的教育花费占到25%外,第二项就是娱乐休闲和旅游,花费占到了当年人们花费的21%,这个时候休闲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的重要需求。
(三)日韩万元GDP时代的旅游休闲特征
1.休闲观念的变化:不再认为工作是唯一目的;享乐成为正当要求;休闲度假成为生活目的之一;
2.休闲需求大幅增长: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出境游人数猛增);休闲消费快速增长,占比迅速提高;休闲度假需求呈现多样性(旅游、度假、探险、体育、旅游……);旅游不局限于观光旅游,更加积极的旅游方式普遍;
3.政府转变社会发展思路:不再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目的;人民的享乐需求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力改善休闲度假服务和基础设施;利用大型赛事等活动,迎合人民需求;
4.大型资本市场的强力推动: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建立(地中海俱乐部);高大上的投资(主题公园、邮轮);高科技的支撑(海上旅游、低空飞行、洞穴探险)。
中国休闲度假时代超前到来?
结论:
由于中国休闲旅游消费(与美日韩等国比较看)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对比这些国家人均GDP万元阶段的特征,还应对比更高阶段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前面分析了日韩人均GDP10000美元后,甚至更高经济发展阶段的休闲旅游特征。
03
(一)休闲度假旅游需求
1.需求旺盛,甚至显现出发达国家人均GDP20000美元特征;
2.休闲意愿强烈,强烈的程度超过了日韩当年按照2018年可比价格计算的人均GDP10000美元水平;
3.参与休闲人数快速增加,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中国已经有80%的人参加过休闲旅游活动,比前两年比例明显增加。
(二)休闲度假旅游供给
1.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考量:度假资源环境是否适宜度假(气候、空气、环境);旅游产品体系是否适合度假(配有温泉、高尔夫);管理和服务是否适用度假产品;针对怎样的客源市场;度假区提供怎样的生活方式(旅游者、原住民生活方式)。
2.山地旅游
中国山地旅游相较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也迅速形成了中国特色,即以贵州为核心,发展“小精特”的山地模式。
3.温泉度假
东北室外温泉、海滨温泉、沙漠温泉,结合周围环境,更有中国特色温泉等,如药浴温泉。
4.冰雪旅游
近些年冰雪旅游发展迅速,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地区快速发展冰雪旅游,冰雪环境好。
5.邮轮旅游
近些年中国的上海、天津、三亚等地邮轮母港建设加速。
6.康养旅游
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此指导意见,制定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管理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评定了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7.自驾车旅游
到2019年底,全国汽车营地已建成522家,在建的有400多家。很多营地除住宿外,还提供餐饮、烧烤、垂钓、射击等娱乐活动。
8.低空旅游
《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2014》规定真高1000米之下可开发低空旅游。
9.会奖旅游
大会、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近些年发展迅速。
10.主题公园
近些年中国主题公园增长迅速,不仅是中国的主题公园,也有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外品牌入驻,形成了连锁经营的局面。
中国休闲旅游特征
05
(一)中国万元GDP时代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趋势
1.国民休闲度假旅游意识进一步强化;
2.休闲时间进一步增加,休闲阶层不断扩大;
3.休闲参与率显著提升,休闲消费大幅提升;
4.休闲市场逐渐分化,需求日趋多元化发展(休闲度假市场潜力巨大,有国内旅游需求意愿的人占比达到2%,实际完成休闲旅游的比例只有73.6%,所以还有超过20%的人有意愿还没有参与休闲旅游;国内游基本满足,港澳游等长途旅游会有更多需求);
5.旺盛的休闲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休闲供给,依然是国民休闲旅游的主要矛盾(国民对旅游休闲产品满意度还有待提高,市场秩序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中国已经进入人均GDP万元美元阶段,在这个阶段,城乡居民在健康、医疗、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方面需求会迅速增长,所以未来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幸福产业,即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
(三)战略目标
1.经济目标,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之一;
2.社会目标,以扩大就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品质为核心;
3.文化目标,以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创造新兴时代时尚休闲度假文化;
4.环境目标,以保护、提升、利用环境为重点;
5.国家化目标,重点研究与国际休闲度假发展接轨的机制、人才和运作。
(四)万元GDP时代休闲度假旅游供给
1.国家进一步通过标准化,产业政策等手段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
2.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会进一步形成大型度假区;
3.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会把休闲度假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更好的支撑;
4.各类大型资本会加速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投资;
5.各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6.休闲旅游度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