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山:优质旅游与中产阶层旅游需求 ——读王笑宇《中产阶层旅游》新作有感      2018-02-28

       有幸读到王笑宇博士《中产阶层旅游——中外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这本旅游新作,感觉耳目一新,甚有感触。王笑宇是留法旅游管理博士,正规的科班出身,同时又有在多家大型旅游企业供职的工作经验,丰富的阅历以及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敏锐的看到当前传统景区游客量增长停滞、传统酒店不断流失主力消费客群、传统旅游商业门可罗雀以及传统旅行社业务为客户摒弃进而出现的利润下滑现象,王笑宇博士怀揣行业发展的忧虑感和使命感,提出了围绕中产阶层旅游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类优质旅游产品的命题。
 

      《中产阶层旅游》出版的时间节点,恰好处于我们国家旅游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时间节点。伴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旅游领域,就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在2018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出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号召。发展优质旅游的号召主要就是应对旅游需求的变化,这个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主要就是中产阶层不断增多迸发的旅游需求,由于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主观性、变迁性等等,长期以来有关旅游需求的研究非常薄弱。
 

       本著作丰富发展了旅游需求理论。在旅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我们参照经济学有关需求的定义,一般把旅游需求界定为能够满足旅游者外出旅游欲望并且是有支付能力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重点关注的是旅游产品价格对旅游产品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按照需求的一般规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而实际上,旅游产品一般属于价格弹性高于1的奢侈品的范畴,同时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存在对价格不敏感的现象,那么经典的需求供给理论在解释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特别是中产阶层这一特殊群体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规律的时候,解释力就明显的降低了。旅游需求的研究聚焦于特定人群时才更加有现实意义。
 

       该著作分析了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演化、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微观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分层理论,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际上,中产阶层旅游需求已经是分层的结果,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结构的再分层,无疑是更加细化的结果。我们近些年在阐述旅游需求的时候,往往笼统的使用大众旅游需求、高端旅游需求这些模糊化的说辞,大众旅游需求和高端旅游需求难以有明确的界定。
 

       本著作对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进行了圈定。在此首先说明的是,包括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学术界,一般认为从观光旅游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跃升就意味着旅游的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语境中,实际上把观光与休闲、度假的概念对立化了。实际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第一,观光和旅游,观光是旅游的核心内涵,旅游的过程不可能不包括观光,不包含观光内容的旅游是不可想象的。第二,旅游与休闲与度假。在经济学里面,休闲最初是与劳动对立的概念,人们对时间的利用一般包括工作、休闲和睡眠。因此,旅游是休闲的重要方式,观光旅游自然也是休闲的重要方式。休闲与观光本来不是同一分类体系中的概念。说观光旅游就不是休闲是不准确的。度假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假期的旅游,利用假期外出观光就不是度假,这样的说法也是难以想象的。概而言之,人们的休闲活动,自然包括观光;人们的度假活动,自然也包括观光。当我们偏爱休闲度假的说法,实际上我们期望的是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开展更多的旅游活动,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开展的旅游活动停留的时间更长、花费更高、体验度更高吧!
 

       当然本著作没有纠结于概念的争辩,直接使用了当前约定俗成的理解和说法。作者有的放矢的把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聚焦在具体的旅游产品类型之上,由一开篇有关中产阶层以及其旅游需求形而上的理论化的论述,快速的形而下的对接具体旅游产品的实践,更加契合了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学科的特点。王笑宇博士在纵览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知名案例的基础上,以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为切入点,紧密围绕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特征,重点分析了博物馆休闲旅游、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旅游、主题小镇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村旅游和国家公园旅游八大类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成败得失,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