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谦:“旅游”与“tourism”的概念探问(之一)      2018-01-07

        旅游常常是人们借以获得乐趣的出行,无论中外,大多如此。如果仅就这一含义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把英语中的“tour”和“tourism”大致理解为汉语中的“旅游”,应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认真推敲起来,情况却不完全如此。因为对研究旅游的多数学人和业界人士来说,汉语“旅游”一词与英语“tourism”一词的含义与用法,其实并不完全相等。只是基于人们认知的差异,所以在交流中才有误会产生。

        这种跨语言的中英词义差异的存在,其实并不奇怪。

        记得2015年初,当中国“羊年”(乙未年)就要来临的时候,这个从2015年2月19日(乙未年正月初一)就要开始的“羊年”应该怎样译成英语呢?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这个好像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把想反映这个中国节日的英文媒体“烤糊”了,中国的这个“羊”究竟是“绵羊(sheep)”,“山羊(goat)”还是“粗角的大公羊(ram)”呢?乃至英国《伯明翰邮报》 (Birmingham Post-Herald)不得不用“Chinese New Year In Birmingham 2015: Is it the Year of the Ram, Sheep or Goat?”这标题显然是对这个“中国年”的翻译难点提出了疑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还派记者去香港大街小巷查看,结果发现既有卡通版的绵羊,也有山羊和弯角大公羊,以致如何准确理解依旧意见不一。有外媒记者在经过一番推敲后,对这个颇为焦头烂额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山羊和绵羊统称的Ovis;但也有媒体人说,Ovis是Caprinae(羊亚科)的子科,所以,认为羊年应该更稳妥地译为year of the Cabrini (羊亚科年)……以致“羊亚科年”一度被传为了国际趣闻。

         同样的,我国学界对“旅游”和“tourism”定义与概念等的争论不休上,“tourism”或者就像一只难以妥帖译成中文的英国“羊”。其间国人争论不休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不同语言的概念之间难于准确对译引起的。【原脚注:回顾旅游学界某些类似误会的出现,究其原因,或者就是没来得及注意到“tourism”的多义存在,没有留心到汉语“旅游”与英语“tourism”的同与不同,或没有意识到部分国人口中的“旅游”与学科用语“旅游”的区分,以及没有仔细考虑到诸家研究的视角差异形成的原因等。如《旅游学刊》2016年第8期《论旅游的边界与层次》等文中的部分论述,也许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模糊。所以,如果能够从基础概念上加以辨析和厘清,或将会有利于误会的消弭或减轻。】看来,这争论的适度澄清,还不得不借助跨学科的语言学研究。这也就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发端。

         一、对两词的形成与语源的探问

       (一)试析汉语语源上的“旅游”

        1.现代汉语“旅游”指的是什么

        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加以概括,于是才有了概念。因此,在进行学术交流时,只有研究者把握了共识性语义概念并明白了对方的语义概念(或者在同一层次的认知基础上彼此都使用相同的学科用语),才不至于在研究和讨论中产生各说其是的混淆,最终也才能够真正推动自己的研究走向科学化的进程。

         概念依托的词义,往往既有历史事实的记录,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分析词义,了解它的用法,既可以从不同语言来考察地域和民族认知的思路与同异,同时也是研究各门学科的根基。所以在研究旅游者活动、旅游业和旅游学科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的概念,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当今所说的“旅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的释义,就是简单的两个词的并列——“旅行游览”。这释义中的“旅行”和“游览”的两个概念,也正好证实了,我们面对的现代汉语“旅游”一词,是一个用“旅”、“游”两个词素并列组成的联合式复合动词。

         由于在谈及“旅游”时,现在中国百姓大多偏于游览观光的一面,所以有的词典就突出了它含义的这个侧面——“去外地游览参观”。显然这里反映的是部分百姓基于其生活历验所产生的认识。就其实质性内容而言,这个释义比前面《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实际上窄了许多。如果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和现实社会生活角度去考察,可以发现,把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理解为“旅行”和“游览”,确实要更为准确和完整。

       这是有历史文献可以佐证的。

         2.“旅游”一词出现的历史脉络

        中国文献上对“旅游”一词的使用,如果就《佩文韵府》(清康熙时由张玉书等76人奉敕历时8年编撰的大型类书)对140万条诗文词藻典故所作的比照,最早使用“旅游”一词的,应该是“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其诗意大致是:“人们的旅游活动最喜欢安排在一年的春季(或译,旅游活动使得一年的春光变得妩媚),一年的春景也实在招惹着游人”。如查阅南北朝时梁朝沈约(公元441~513年)的《沈隐侯集》,在他这部诗文集的《悲哉行》中,的确就有这样的咏及。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显然,诗中第一二两句述说了春天最适宜旅游和春光的媚人之后。接下来第三至六句之所写,便是他在旅游中的感受与见闻。不过,旅游也不总是那么愉悦的,所以最后的七八两句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作者离家万里而难以归家的一种颇为遗憾的心情,这也就这位文学家兼史学家的作者要选用《悲哉行》来作为篇名的原因。

        现知我国最早使用“旅游”一语的这首诗,为什么会偏偏选了“悲哉行”来做题目?如果联想一下,实在有点出人意料。虽然不能就此断言“旅游愉悦说”的研究有点“出师不利”;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除了可以让人享受愉悦外,同时也还存在着某些并非愉悦的部分。

        那么沈约诗中所说的“旅游”大致包含了些什么内容呢?他自己在这诗中没有说得很全面,所以我们只好用当时的其他文献来补证。好在就同在南朝的梁朝,昭明太子萧统(公元501年―531年)就编辑有一本《文选》(即后人习称的《昭明文选》)。在这部被后代称为“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总集”中,编篡者将自周至梁的千年上下的文学作品选汇在一起,并先按其文体进行分类,接着再按作品所写内容进行了第二层分类的编排。值得充分注意的是,在这本汇辑广泛的前代作品集中,便集合了许多“行旅”类和“游览”类的诗赋。而这些作品描写的和抒发的,就是作者们的旅游活动及其旅游活动中的感知和体会。“行旅”、“游览”等,就是萧统进行诗歌分类时所界定的旅游行为的两个类别的名称 。

        在《文选》中的“诗”体下,不仅分列了“行旅”类和“游览”类,而且其相邻的类别还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祖饯”类(旅游出发前的祭祀和饯行活动)、“游仙”类(脱离尘俗的远方旅游或幻想旅游)、“招隐”类和“反招隐”类(让人脱尘归隐,或征召隐士出仕)等。在“赋”体下面的作品,不仅列出了“纪行”类和“游览”类,而且也还有与旅游密切相关联的“畋猎”类、“郊祀”类、“京都”类、“宫殿”类、“江海”类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行旅”、“游览”两类作品的内涵,我们不妨从《文选》中录选南朝时齐朝诗人谢朓(464-499)的两首短诗来试加比较:《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游东田》:“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这两首诗,分别被萧统安置在“行旅”与“游览”两类,原因不仅在于诗题上的“之”和“游”已经显示出了行进与游览之分,而且更显然易见的是,前一首中描写旅途道路的内容更多一些,后一首中抒发诗人欢乐的体验更多一些。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早在南北朝或更早时候,在人们的认知中,旅行与游览不仅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已经有了各自内容的核心。

       有意思的是,《文选》对人们旅游活动所进行的“行旅”和“游览”的概括与区分,一直沿袭使用到了1000多年后的清代。清代张英、王士祯在清康熙年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原脚注:类书,是我国古代汇集前代文献的一种编撰方式,编撰者大多在其前代的类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搜集范围,将其所撷前代群书的要点,按其类别细分整理,汇编成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文苑英华》、《渊鉴类函》等,是其主要代表。这些类书的内容都极为丰富,故而卷帙浩瀚。如《渊鉴类函》就共辑事物2536类,在近年影印《四库全书》的《渊鉴类函》小字本,也占有了四库的9900多页。】《渊鉴类函》(成书于1710年)中,不仅在收集前代文献并进行分类时,也同样收入了“行旅”类“游览”类的文献,而且为这两类文献安排了3个卷次共5万余字的篇幅[]。还值得注意的是,《渊鉴类函》又在“行旅”和“游览”两类之间又增加了一类“逆旅”(即古代的“客栈”、“旅舍”、“宾馆”等)。张英等的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在清代《渊鉴类函》的编纂者们所处的时代,人们对旅游活动与旅游接待业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认识,同时也在语义上使得“行旅”和“游览”之间的并列关系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渊鉴类函》再一次证明了,至少在自梁至清的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从“行旅”和“游览”的侧面来对自身生活中的旅游行为进行概括。由此可知,现代中国人用“旅游”一词来表达“旅行游览”的含义,不仅由来久远,而且也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义学的基础的。

        如果再从我国当代生活来看,一个十分明显的实例就是,现在我国国务院下设的“国家旅游局”,其实就是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1964年7月设立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后来的略称——即把先前所称的“旅行”“游览”两部分意思合起来,而统称其为“旅游”。

      (二)试问英语中的“tourism”

        1.现代英语对“tourism”的第一关注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虽然其含义在总体上与英语的tourism有某些大致相当;但是,二者仅仅是某些条件下的近义词,而不是等义词。比如在牛津词典系列对“tourism”含义进行的归纳概括中,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1974年第三版,便是把“tourism”一词作为“tour”一词的衍生词来处理的,它的释义是“organized touring: some countries obtain large sums of foreign exchange from tourism,from the money brought in by tourists”。这里所说的一些国家为从旅游者那里获取大量外汇而开展的“有安排的旅游”(或“有组织的旅游”),其中“安排”“组织”的施动者,无疑自当是需要从安排组织这些活动中获益的利益相关者,其所指的“organized”也就自当是对现代旅游者的活动及其相关服务活动给以的安排与组织,那么“tourism”的所指,也就无疑是“旅游业”了。

        由于《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是针对英语学习者的进修提高而编著的,而且又是“现代英语”词典,所以它也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着修编。如在2000年出版的《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第六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中,就更明确地把“tourism”解释成了“商业活动”。其释义对“tourism”的描述是“the business activities connected with providing accommodation, services and entertainment for people who are visiting a place for pleasure”。显然,这里所说的把食宿、服务、娱乐链接起来,并进而向游客提供愉悦感受的商业活动,其实质仍然是该词典第三版所说的“旅游业”,只不过这里把对旅游行业运行的描述改得更为具体罢了。【原脚注:2000年出版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现已经有了中英两国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双解本”,即现在我国英语学习者常用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Sixth Edition)。可是现在它的中文英文书名,却都省去了原本应该有的“现代英语”(“of Current English”)的名称。以致使得这本词典既失去了对其内容“现代英语”的标明,也没有反映出它与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旅游业”,就是这两个版本“牛津现代英语词典”所最想告诉读者的“tourism”的唯一释义。或者这也正是我国一些刚刚开始旅游专业学习的年轻人此前没有料想到的。这不能不引起我国旅游学界的注意。

        2.英语“tourism”的历史形成

        或者正是有了诸如上面“2.2.1”节《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类似的认知,所以我国现在的一些“英汉大词典”也就不再像某些“小词典”那样把“tourism”仅仅解释为“旅游”了。如较早最通用的郑易里《英华大词典》的释文,就是“ 旅游,游览旅行。 =tourism industry。”而近年最通用的陆谷孙《英汉大词典》,其“tourism”释义的前两个义项,也仍保持着与郑易里《英华大词典》完全一致的内容。在说到英语“tourism”的形成时,上面的英汉词典和几乎所有的英语词典都指出,英语“tourism”是由词根“tour”加上后缀“-ism”形成的。所以“tourism”由此所包含的词义,也就既与“tour”有相同相近的一面,但又不尽相同。【原脚注:在许多非汉语语言的单词构成中,词根和词缀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其词根在新词中的表现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原词形态的完全保留,一种是原词形态的部分保留。本文下面在分析“tourism”的词根“tour”在作为单词单独使用情况时,为了强调其原有的独立性,故采用了语言学的另一用语“根词”(或称“词根词”),而未再称其为“词根”。因为“词根”(root)只是就一个词的构词成分而言的;而“根词”(root word;stem;root morpheme)指的却是是“作为词根的这个词的原词”。 】对“tourism”的释义,“牛津”词典的词典系列,大都采用了相同的口径。如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词典》),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缩编牛津英语历史原则大词典》)等,都使用了“tour”的动名词形态来为“tourism”做注释:“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ouring;……”(“旅游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同时“韦伯斯特”词典系列的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韦伯斯特第三版新国际词典》)等也做了相似的处理:“tourism”“:the practice of touring”,使用的也是“tour”的动名词。英语“tour”,是同形态的两个不同词性的多义词。在《缩编牛津英语历史原则大词典》的名词“tour”下面,其释义一共有六个义项,依次是1,“One's turn to do something”(轮班,轮岗,轮流履职);2a, “A circular movement”(圆运动,环形运动);2b,“In a cotillion, a circular movement by the dancers”(沙龙舞会上舞者的旋转活动);……如此等等,都是与回环旋转有关的内容,而只有到了它的第4个义项时,才开始有了与汉语 “旅游”相似的内容:4a:“A journey or period of travel from place to place, esp. a holiday comprising visits to a number of places on a route through an area. ”“Also,a series of performances,matches,etc.,at different places on a route.”4b:“A round,circuit,or survey of;an excursion,an outing,a ramble.……”“由此及彼的一段旅程,尤其是指穿过某个地域循着一定线路到多个地方去游览的一次度假活动”,“也指依循一定线路在不同地方的系列演出和比赛等”:“一次周游、巡游或某方面的考察活动;一次远足,一次郊游,一次漫步。”)【原脚注:类似的释文,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是放在名词“tour”的第三个义项下面的。见该词典1986年版第2417页。】

       这本词典在其动词tour下面,除了申明其释义来自名词外,其下共有两个义项(再下又各有两个分义项),依次是1  “verb intrans.” a.“Make a tour……”;b.“Motor Racing etc.”。2 “verb trans.” a.“Make a tour of……”;b.“Take (a play,entertainment,etc.) on tour; arrange for (a performer etc.) to tour”。该释文表明,可以译为汉语“旅游”的“tour”,在英语中既是不及物动词也是及物动词,其释义除了“摩托车赛等”与旅游关系不大外,而且也同样可以用指“对旅游中的演艺活动、娱乐活动等的安排,对演员等巡回演出的安排”等。“tour”之所以被用指“巡回演出”,自然与它词义的“圆运动”“环形运动”有关。对这中间原因,这里不妨再作一点小小的追踪。因为它与本文后面将要说到的“tour”和“tourism”的含义也有不小的关系。如据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英文版“维基百科”)汇集的对“tour”和“tourism”的语源的追溯,“tour”的最早使用是在1772年【原脚注:英语“维基百科”原注:Griffiths, Ralph; Griffiths, G. E. (1772). “Pennant's Tour in Scotland in 1769”. The Monthly Review, Or, Literary Journal. London: Printed for R. Griffiths. 46: 150. Retrieved 23 December 2011】;“tourism”的最早使用是在1811年【原脚注:英语“维基百科”原注:Harper, Douglas. "tour (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23 December 2011】。从词源上来看,“tour”一词来自古英语turian,古法语torner,拉丁语tornare。作为“转动的车床”的含义,它又是由古希腊tornos (“车床”)转化而来的【原脚注:英语“维基百科”原注:Harper, Douglas. "tour (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23 December 2011】。在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中,只有对tour的较细追溯,除了就其不同词义推荐了对《牛津英语大词典》的多卷查阅外;还列出了早期法语形态的tro, tros;拉丁语形态的tornus等。而对tourism,它却没有单列的词条,只是在tour的词条下推荐了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对tourism的查阅。

       如进一步查阅20卷本的《牛津英语大词典》,则这部卷帙浩瀚的词典的考释要详尽得多。对“tourism”,它一共列出了10个历史文献资料,其中最早的使用是在1811年《体育杂志》(Sporting Mag.)的第38卷第251页。至于“tour”,该词典则在其名词、动词、动名词下的不同义项内列出了几十种文献,其中最早使用名词“tour”的是在1292年,最早使用动词“tour”的是在1746年。如将其与“tourism”的最早使用年代相较,则名词“tour”的使用要早了500多年,也足见“tourism”的确是一个后起的词汇。【原脚注:在对上面维基百科、牛津词典和瑟厄波德著作几家记述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他们的资料是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但由于其早年史料在我国实难追踪,故这里不得不放弃进一步的比较与搜究。其中,牛津词典自然是具有权威性的;可是基于其中维基百科所选用的三种资料,都是近年对早年纸质期刊和在线词源词典的查阅结果(2011年,2011年,2016年),故不排除资料的采用者又有其新的发现或新的认识,所以本文暂将其列在首位。另外,《牛津英语大词典》所列的最早起源的希腊文原文是τόρνος,故将其一并附在这里供参考。】而“travel”,作为动词的使用要比名词更早一些,这部牛津词典的资料显示,其最早的使用是在1290年,比名词“tour”的最早使用也要早两年。

       对Tourism的词源,国内不少著述大多引述(或不注出处的抄用)张广瑞等所译的《全球旅游新论》(Global Tourism)中威廉·瑟厄波德在其《旅游的含义、范畴和度量》里的说法。该书中瑟氏引述史密斯(Smith)Tourism Analysis手册所说的“英格兰《体育杂志》则在1911年采用了旅游(Tourism)这个字眼”,如较之“牛津”的资料,其所列期刊是一样的,但却语焉不详;更关键的是其所说最早使用年份(1911)却与“牛津”和“维基百科”两家均大不相同。由此看来,其可采信度似应稍逊一级才对。

        至于英语中“tour”的含义,还值得关注的,是牛津系列词典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等在其释义中对其活动和运动的“turn”、“round”等的反复强调,是《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在“tour”第一释义的“journey out and home again during which several many places and visited”中所作的对“out and home again”(离家并再回来)的强调。这也就是说,“tour”所关注的“journey”是需要有“离家和回家”两个行程的。

       对于“tourism”的运动的环状轨迹,我国的旅游研究者也有所注目。如著名学者申葆嘉就在他的《旅游学原理》中就给以了相当的关注。他特别在该书第二单元的“旅游运行的轨迹”一节中,绘制了“旅游运行封闭环状轨迹图”的“单一目的地”、“双目的地”、“多目的地”的从“离家出游”到“返回家园”的示意图,以期反映旅游活动轨迹的“封闭环”。更早时候的林语堂,对此也是相当关注的,所以才在其主编的《当代汉英词典》中,对“tour”一词作了广泛的使用。该词典中,除了汉语的“观光”、“游览”和“环游”三词都使用了英语“tour”来对译外,还在汉语“巡回”、“巡礼”等的英译中使用了“tour”一词。这都是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所不能不注意的。

        由此看来,英语“tour”所含的“circular movement”和“out and home again”的认知意义,在其成为“tourism”的“词干”,并以其动名词形态(“touring”)去解释“tourism”的词义时,已经成为“tourism”的主体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就决定了“tourism”与汉语“旅游”(“旅行游览”)的不同,更与部分国人口中所说的“去外地游览参观”不同。

                                                                                          ——本文最早发表于《旅游学刊》,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