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好玩,可一可二可三,但是也有误区,如果调整不过来,则可一不可二,如果只有一次性的过路客人,如何发展。误在何处?
第一是整体格局,这个年头了,只靠旅行社和自驾车,无法支撑一个旅游地的发展。应当淡化旅行社,强化散客;淡化318,强化落地自驾;淡化单一观光,强化复合型发展。不必秉持非此即彼的思路,都是融合。关键是复合型,茫茫林海,巍巍雪山,奔腾江河,神秘湖泊,田园牧歌,丰富物产,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现有基础:景区,园区,社区,农区,牧区,林区,都可以搭在旅游平台上。发展前景:生态区,休闲区,度假区,文化区,养生区,创新区。最终是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品味高,品质好,可以全面拉动,世界独特,也必然具有一流竞争力。
第二是产品格局,目前市场上有两块牌子,一是南迦巴瓦峰,基本上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的运气都少。二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实际上只是入口处,且货不兑办,质次价高,大峡谷资源确实顶级,但是现在的产品太对不起大家了。真正容易落下来的,是鲁朗、巴松措和波密。其中各有各的特色,山地顶级风光,鲁朗度假生活;水电巴松措、农牧巴松措、观光巴松措、文化巴松措、度假巴松措,神山圣湖,为什么不多停留呢?波密则是浓缩的世界,放大的九寨,上千条冰川,无数的溪流,静谧的村庄。品牌性只是标志,享受型才是实质。
第三是市场格局,现在来林芝的客人未必真是我们碗里的菜,有的是背包客,少花钱,有的是呼啸而过,不花钱。必须开拓新客源,而新开拓必须有新思路。休闲度假大市场,现在国民不断膨胀的需求严重外溢,林芝是世界山地顶级享受,是终极目的地,不必强化雪域高原,让人害怕,更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中转地和过路地、顺访地。
第四是交通格局,一是西藏的地质构造,决定了永远要修路,永远在修路,此为观光之大忌。但是对于其他旅游方式,可以形成新格局,如果是度假安排,只要产品好,交通差一点无妨。如果是特种旅游,要的就是交通不好。二是航空,机场可以差一点,航班可以不保证,因为有客观局限,但是信息应当通畅,服务应当到位。
根本在于思路变换,一是长短相较,林芝的长处是客观存在,形成突出优势。短板主要在于思路和工作调整。 二是扬长避短,改变单一观光的格局,总体转型,复合型产品,综合性推进。三是化短为长,强化休闲度假,解决区位和交通问题。强化全年旅游,解决淡旺分明问题。气候大优势,冬天夏天不重要,晴天雨天很重要。
林芝旅游,不能辜负资源,不能辜负资产,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此其时也,能不为乎?
此行林芝,是二十年后重来,共发60条微信,拳拳之心,青天可鉴。说不说在我,听不听由你,是为记。
——本文最早刊载于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