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瑞:一场“悲喜剧”之后      2016-09-18

        自大批中国公民作为旅游者纷纷迈出国门看看奇妙的世界以来,曾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传出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则是八卦笑谈,不过,每每听到或读到这些报导时,总会让人思考,得到一些启示。但比较起来,惟有这次发生在德国的故事最精彩,一位欲潇洒独行的游客,因祸求救,误入难民营,轻松地体验了12天的“难民”生活,尔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是非之地,继续其欧洲之行。关于这位年过而立的中国东北汉子在德国传奇经历的报道,搅动了世界媒体。从最初的报道来看,大多突出了一个“误”字,好在故事的结局不错,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逻辑,颇有点悲喜剧的风格。主人公先是遭到破财的劫难,后又走错了门,填错了表,扮错了角色,虽然整个过程漫长,少不了懵懵懂懂或着急上火,但确实是受到优待,吃饭睡觉无忧,还给点儿小钱花,最后平安无事,体面地走出困境,得到了一般定制旅游难以得到的体验,还通过亲身的经历获得了一个“欧洲和原来的想象的确不一样感觉”。
        故事真正发生在一个月之前,但世界并没有把这件忘却,人们又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和剖析这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并试图深挖细究,从这个中德两国演员联合演出的悲喜剧中找到当前国际旅游发展中经营与管理的秘籍。看来,这的确是颇有意义的。
        对中国人来说,故事的一开始就宣示了类似《天下无贼》的主题。欧洲,尤其是德国,经济发达,国民生活富裕,素质良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算得上是个文明的圣地,但小偷还是有的。这些年来,中国人挥金如土的“暴买”行为给了目的地国家一个错觉,觉得中国人“人人是土豪”,被存心不良者当作袭击的目标也是顺理成章的。而我们有些人还真有点“傻根”的头脑,上当受骗也是在所难免的。
        主人公一出场,其形象也是非常鲜明,有点相似天马行空的侠客,他背着背包闯天下。只身欧洲自由行,除了中文之外,既不懂英文,也不懂德文,估计也不会讲法文或西班牙文。敢这样做的人,应该不是头一次出门,否则没有这样的胆量。从他设计的行程来看,并非是大自然的探险家,终究是要和人打交道的,那为什么没有做一点儿“逢凶化吉”的准备呢?比如说,有个英语常用语汇本或带有英文或其它欧洲文字的小字条之类的东西,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从失窃之后想到报警这件事来看,主人公还是有点旅行经验,然而,作为常识,报警须在事发地点。事发于斯图加特,怎么反而跑到120公里以外的海德堡再去报警。一般来说,也许在一个生疏的国度找到警察局未必方便,但是找到警察还不会很难。而且,在欧洲任何国家,对外国旅游者来说,最能够提供方便的地方是旅游信息中心,那里的人不仅仅提供旅游宣传资料,那里的工作人员最重要的职责是为外来旅游者提供帮助,包括语言帮助,作为一个自负的自由行者怎么不知道这个常识?更何况,地球村的人都知道,现在在欧洲任何国家的大街上,找到一个中国人远比在北京找到一个德国人方便得多,可他怎么就没有动这个脑子呢?
        报警找错了门,却又语言障碍大,的确不爽,但那毕竟是官方机构,据他回忆那可能是市政厅,也算找到了管事的地方,需要填表,这是手续,然而作为常识,这个表格所涉及的自然应当与失窃的物与事相关,况且,当时尚有翻译在场,怎么会“误”填一个申请避难的表,现在公布的那张所填之表上是有中文的。在异国他乡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怎么又会糊里糊涂地登上汽车到一个不知其所的地方去呢?据说,当时他还得到了一份用中文书写的一份“难民指导说明书”呢?
        报道说,主人公在难民营的表现倒显得颇为老道,无可挑剔,“他穿着得体,从不抱怨,对待同屋和工作人员非常的礼貌。他接受常规的体检,与其他难民共住一间房,睡双层床的铺位,每周得到31.50欧零花钱。据难民营管理员的描述,他特别喜欢散步和用他的手机拍照”。后来,竟然在难民营呆了12天。报导称,“男子在此期间并没有生气,只是在离开德国时很简单地说到,他想象中的欧洲和现实很不一样”。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在想,这些“误”到底为什么会持续不断的发生呢?
        倒是一些德国人有自责之心,为中国游客打抱不平,指责德国的“官僚体制”愚蠢,感到“可悲丢脸”。然而,更多的读者读到这些新闻时“笑得岔气了”, 说“看了好几遍网址,才敢确定自己不是在搞笑网站”。
        作为长期从事旅游研究的人,笔者看了几遍此类报道,总觉得笑不出来,真搞不清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我们在高调谈论当今有数以亿计的中国出境旅游者为全世界旅游发展做出贡献的时候,殊不知我们还竟然还有如此“成熟老到”的游客在闯天下。作为个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外出旅游,只要不违反法律,倒也无可指责,寻求体验人们可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的追求。但是,这应当看作是另类,是极少数,也不是鼓励和提倡的。看来,现在真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和不同媒体,普及一下旅游常识,甚至应当把这样的常识列入国家初级教育的内容。这倒不是为了中国人的脸面,而是提高旅游大众的安全保障的能力,少给自己和别人增加麻烦和负担。这和有人在乘飞机时试图要拉开机舱门去吐痰,一些人在境外漠视行车标识任性地横冲直撞,一些人不顾警告在野生动物园游览时打开车门逞能等行为是一样的,这绝不可只当笑谈。同样,作为政府机构,面对海外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多和在中国语言障碍颇大的现实,也应努力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海外游客在中国少点儿囧境,少出一点“洋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更多的国民说走就走,轻松闯天下,让更多的外国人说来就来,有如归之感。

                                                                                                                ——本文最早刊载于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