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伟:全域旅游让游客更有安全感      2016-09-14

        全域旅游要在整个区域内保障游客的旅游消费安全和人身安全,这就要求将旅游监督管理和 公共服务的链条延伸到区域内的各个环节、各个地点;需要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力量, 既各司其职,又统筹协调,共同编制一张旅游安全网     
        安全始终是旅游业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旅游业必须守住的底线。《周易》有言,“无危则安, 无缺则全”。“安”意味着没有身体的伤害,“全”则意味着没有缺憾。就旅游而言,“安”总体上 指在旅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受伤甚至死亡的问题,或者是出了事故,能够得到很好的救助和 补偿;“全”大体指游客能在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下放心的消费,出现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问题能 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的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旅游消费安 全和旅游人身安全。旅游消费安全需常抓不懈,旅游人身安全需时时警惕。         旅游安全问题一直就有,但由于过去游客旅游活动频次很少,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就小;游 客活动的范围很小,旅游安全就不会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年人均出游次数近 4 次,再加之游客的足迹遍及旅游目的地的各个角落,旅游安全的问题就变得 非常突出。以旅游消费安全来说,过去只要管好几个旅游景区点、管好几个星级饭店,消费安全 就基本有了保障。现在则有所不同,游客在社会餐馆吃饭,可能会面临价格欺诈的问题,近年来 一些知名海滨旅游目的地屡屡爆出的“天价海鲜”事件就是明证;而游客在一个地方打出租车, 也可能遇到司机漫天要价或者被黑车司机坑蒙拐骗的事情。此外,游客在各类商店购物,店家一 听是外地口音,也保不齐会动欺客宰客的心思。     
        同样,就人身安全来说,在散客旅游时代更是如此。2014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 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 游得开心”。在这里面,放心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管是放心、还是舒心,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游 客有安全感。特别是随着游客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市民休闲生活的高度融合,旅游安全问 题已经变得更为突出,旅游安全的保障也变得更具挑战性。     
        因此,在大众旅游时代需要有新的旅游安全观,需要有抓旅游安全的新方式。全域旅游战略 的实施与旅游安全的保障高度契合;同时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也给如何抓旅游安全指明了方向。 全域旅游要在整个区域内保障游客的旅游消费安全和人身安全,这就要求将旅游监督管理和公共 服务的链条延伸到区域内的各个环节、各个地点;需要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力量,既各 司其职,又统筹协调,共同编制一张旅游安全网。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向全国旅游行业和各个旅游目的地发出 了全域旅游动员令,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也在旅游安全方面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许多 旅游市县设立了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 工商旅游分局,以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解决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需求与原有体制之 间的矛盾, “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已呈“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已有 17 个省区市成立旅游 发展委员会,有 11 设区市、19 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有 5 个设区市、9 个县设立了工商旅游分 局,5 个设区市和 44 个县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据统计,2016 年上半年旅游投诉举报总量较 2015 年下半年下降 12.42%,媒体曝光及负面评价指数较 2015 年下半年下降了 13.52%,全国旅游市场 秩序呈现向好趋势。以过去旅游安全的重灾区三亚为例,通过首创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调解委员会,做强旅游委,整合治旅力量,从惩治变成了震慑,让旅游从业者不敢违法、不愿 违法、不想违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旅游市场秩序有了很大改观,游客的旅游安全感显著增强。 正因如此,今年 3 月 26 日,李克强总理在海南省三亚市民旅游中心考察时听到三亚 2015 年旅游 投诉案件从 130 起减少到 9 起时说:“只有营造公平优质的旅游环境,游客才能玩得安心、开心、 舒心,而不窝心。”     
       李克强总理对三亚的评价充分说明,以全域旅游为载体保障旅游安全的路子是对的。我们更 有理由相信,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抓下去,旅游安全就会更有保障,提高游客的安全感就不是一 句空话。
 
——本文最早刊载于《中国旅游报》,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