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国内外多家媒体传播着一则关于叙利亚要恢复旅游服务的新闻。这则新闻本身并不长,然而,它所传递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信息。首先,这则消息的最初来源是俄罗斯媒体;其二,表达的意愿是叙利亚政府;其三,确定的目标旅游市场是俄罗斯和中国,还提到了伊朗和南非。然后,再仔细做延伸阅读发现,始作俑者是俄罗斯一家名为梅加波利斯的旅游公司,策划于2015年末,为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阿萨德之旅”的响亮名字,并为此申请了商标专利,而且专门为此事与俄罗斯和叙利亚官方进行了联系。很显然这是个商业策划,针对的是“个人和小团体”,旨在“体验自然灾害或者到战区转一转”。从目前所见到的网民反应来看主要有两种,一些人表示“震惊”,对参观战争场景和安全问题提出质疑;另有一些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高呼“这个想法太有才了”,其表态多少有点轻松地调侃。
此前,我在很多场合表示过不赞成过分宣传和宣扬包括灾难、战争等在内的所谓“黑色旅游”的观点,因为这样的活动与旅游最本质的含义是冲突的,无论是从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方式和旅游者本人的价值取向,还是对旅游目的地造成的影响来说,都有些值得认真反省的东西。当然,这里还要重申一个观点,那就是旅游者,尤其是大众旅游者,不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专业人士,因此,不能用其可能发生的特殊功效来判读旅游行为是否得当。旅游者个人的意愿、选择与行为,如果不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话,其实也没有必要说三道四。
仔细想一想,这则事关旅游的新闻,的确有些令人玩味和思考的东西。
一、创意,需要别开生面。“创”为开始,从无到有。“意”为理念和想法。创意是突破,创意是对传统的反叛。因此,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创意是发展的动力。这一点对旅游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外出旅游的动机就是求新求异,而且,旅游市场越成熟,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体现在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上,不愿意走“被踏平的路”。创意的成功不在于胡思乱想上全,但逆向思维是很重要的,其关键是一种想法先于他人提出,并能够得到市场接受。例如,“居寺旅游”,安排一般人去到寺庙里遵循寺规严格地过一段僧人的生活,安排无罪之人坐几天牢房体验一下犯人的生活,让普通人搭乘卫星到太空遨游一趟等等,都是作为一种创意被旅游业界推出过,而且也是颇为成功的。因此,当人们因讨厌战争、惧怕战争而远战场的时候,有人提出能到现实的战场去转一转的想法,显然也是一种创意。这里的关键是,上面所谈及的几种成功的创意都是旅游者自己自作自受,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影响。然而,到真枪实弹的战场去转一转显然要另作别论了。
二、创意,针对的是小众市场。和一般产品消费市场一样,以新创意推出的产品所针对的首先是小众市场,或称之为特种兴趣市场或特种市场,经过时间的考验有的小众市场会扩展成适合于普通公众的大众市场。实践证明,以新创意开发的产品市场价值比较高,这是因为它还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还没有这个能力与之竞争,因此,创意是创造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动力。在中国,携程麾下的鸿鹄逸游公司本世纪初以来连年推出的环游世界产品被“秒杀”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因为至今参加这种旅游团的人数还控制在10人之内。。
三、社会责任,政府和企业都必须要认真考虑。旅游活动,尤其是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些年来,世界各国政府有关部门或国际机构,在不同的事件发生时,以不同的方式适时地发出旅行警告或劝告。这是政府的责任。
上面提及的那则新闻中,特别引用了叙利亚旅游部长的话,而他的话中还特别提到了俄罗斯、中国、伊朗和南非,并表示“已经与这些国家的大使举行了会晤并收到了对我们国家旅游合作的询函和建议的积极回应”。笔者没有能力判断这些报道的真伪虚实,然而注意到,这位部长的话针对的主要是战后旅游的恢复和旅游投资,并没有直接针对这个所谓的“阿萨德之旅”产品创意。至于包括中国大使在内的“积极回应”云何,也难以猜测,也没有从媒体上看到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鼓励中国公民参与此类活动的任何信息。不过,从在最近两年我国外交部关于对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旅行警示来看,是不可能鼓励公民参与“战场观光”的做法。同时,作为旅游企业,在考虑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最为重要的,不仅仅要说清楚旅游者的安全保障,还要考虑这样的活动对目的地国家和当地社会可能带来的问题,更不能优先考虑挣钱,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去还是不去,旅游者则要三思。作为旅游者来说,到哪里去旅游应当是自己的事情,尤其对那些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旅游者来说,别人更不必说三道四。即便是要到存在明显而突出风险的地方去旅游,也是如此。这里只是提醒像这样做的人,除了要认真考虑这样的活动对自身安全的威胁之外,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的感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旅游行为是否会给当地造成的麻烦,这样的活动——作为“看客”去观赏交战双方的“表演”——从道德层面判断是否有不当之处等。
关注新鲜事是媒体的天性,其实,媒体在发布和转载这则新闻的时候,并没有突出的倾向观点,这也是媒体的操守。不过,2015年12月21日“网易旅游综合”报道这则消息的时候,使用了一个颇具情感的标题——《说死就死的旅行 俄罗斯将开叙利亚前线旅游线路》,颇耐人寻味。至少可以这样理解,“说死就死的旅行”是不能“说走就走”的,如此说来,去,还是不去,还真是个问题。
——本文最早刊载于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