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南锣鼓巷由于旅游者人满为患,提出暂停接待旅游团,并申请取消3A级景区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南锣鼓巷是北京众多胡同中的一条,是保留了元代胡同的肌理,被列入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条胡同。由于大批原驻民的合理要求,使得这里的拆迁成本越来越高,政府和开发商已经无力对这片地区进行大的改动。于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在大批原驻民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北京传统特色的旅游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旅游街区初步形成后,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旅游管理部门因势利导,一方面大力按照A级景区标准,改善这里的旅游公共服务,如:增加厕所、指路牌等,另一方面加大营销力度,使这里成为了越来越受到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区。然而,越来越多的旅游团把南锣纳入旅游线路中,也使之不堪重负。
要解决南锣人满为患的难题,首先应分析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北京传统文化街区在现代旅游业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南锣地区并非原汁原味的传统北京胡同,而是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甚至有些过度商业化的街区。然而,正是现代商业创意文化对传统街区的有机更新,使得南锣一改传统胡同那种围墙、大门与深宅大院的严肃结构,成为旅游者可真切接触的亲切风格的街区,从而具有了历久弥新的魅力。
其次,A级景区标准的核心是以旅游者为本,在不影响原有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增添各种旅游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在传统北京胡同里,公共服务设施是极为欠缺的,甚至缺乏解决内急的厕所,胡同以外的人是很难长时间逗留的。南锣A级景区建设,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北京胡同公共服务的不足,旅游者在南锣不仅能体味传统胡同的魅力,而且极为便利公共服务,让旅游者能长期逗留徜徉在这里。
再次,南锣的成功还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分不开,在北京旅游推介会上,总是能见到南锣的风采,在政府的旅游网站上也总能看到南锣的影像。这种大力推介下,使得南锣成为旅游团畅销的产品,而开放不收费的街区更受到旅行社的青睐。
再有,就是中国的旅游市场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旅游,发展到了深度体验旅游阶段,旅游者对传统都市文化情趣越来越浓厚。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北京尽管传统街区非常多,但是在传统街区上,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推动业态自发地生长、有机嫁接现代服务业,且按照A级景区标准增建旅游公共服务的街区却非常少。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景区,也是3A级景区,但总体规划的痕迹太浓,市场自发生长出来的,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现代商业太少。前门大街景区,也是3A级景区,但由于是完全推到重建的假历史文化街区,不能满足旅游者对传统街巷的探求欲望,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介,市场仍不理想。大栅栏商业街区,也是3A级景区,保留着元大都建城过程中与金中都之间的胡同肌理,传统建筑保留较为完整,曾经自发生长了一大批老字号,但由于公私合营后,老字号失去了技艺传承人与公司所有者合一的体制等原因使得大批老字号失去了活力,成为僵尸企业;而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发展的、早于旅游市场爆发期发展的各种新兴业态过于细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要;尽管新型服务业已经开始生长,但新旧业态的接替还需时日,这里是最有可能形成新的旅游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区。其他地区,如拥有智化寺的禄米仓一带,拥有蔡元培故居的东堂子胡同一带、拥有孔庙的国子监街等等, 由于缺乏按照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旅游公共服务,这些街区依然是难以亲近的传统胡同。
因此,在当今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把更多具有旅游市场发展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如南锣一样的A级景区。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南锣成功的经验:一方面要减少政府,以及大型开发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干涉,给市场推动的业态更多自发生长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因势利导润无声地,按照A级景区标准曾建旅游公共服务。从而,分流南锣过度拥挤的旅游者。最终把北京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符合全域旅游要求的旅游区,才能形成多方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局面。而不应采取简单“堵”的方式解决旅游者过度拥挤的矛盾。
南锣暂停接待旅游团的第一天,《北京南锣鼓巷“限流”首日旅游团频频突破防守入巷游览》的报道不仅让人们怀疑此举是否能真正阻止旅游团的进入,而且在一个城市开放街区, “暂停接待旅游团”的法律依据也令人质疑。
显然,在北京旅游历史文化街区供给极度不足的前提下,采取“堵”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新的,如旅游团已经销售了南锣这个旅游产品,景区却限制旅游团进入等矛盾,而应大力开发建设更多的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更多旅游历史文化街区A级景区。
——本文最早刊载于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