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学锋:认清旅游景区复杂性是破解其价格难题的关键      2014-10-10

     随着旅游成为国民惯常的休闲方式,人们出去的多了,自然就有了比较,因此发现很多景区的门票价格一涨再涨,有些已经高到几百元。于是,有专家开始对每年门票价格进行比较,得出普遍涨价的结论;也有专家对比国外景区的价格,证明中国的景区价格超高,不一而足。然而,景区门票价格并未因各方的质疑而停止上涨,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中,又有不少景区涨价。如此顽强存在的事务,必有其内在根源。
     供求关系是造成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关键因素。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已经达到36亿人次,而我国的A级景区总量不过6604家,人均仅为0.000002家,即50万人次才拥有1家A级景区。这个供求关系是门票涨价的关键因素。在这种供求关系下,很多“难题”应运而生,而中国特殊的管理方式等又使得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首先,面对如潮的旅游者和相对严重不足的景区供给,显然必须采取限制措施,而任何措施都必然是不完备的,一项措施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会伤害另一方利益。比如:通过网上预订的方式解决游人过多问题,必然排挤掉不会用网络的老年人和大量农村人,这背后深藏者技能歧视;通过临时限流的方式,又使得很多长途奔袭来的旅游者因不能入内,从而将景区容量问题转化成为社会问题,引发混乱等等。相对来讲,用价格的方式限制旅游者是一种大家普遍接受的方式,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为解决供求严重失衡的矛盾,很多景区采取措施票中票方式。就拿故宫来说,故宫为了限制钟表馆和珍宝馆的人数,同时不影响广大旅游者游览故宫,对这两处采取票中票。还有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和德和园,北海中的永安寺和静心斋等。这种做法同样饱受争议,但在游人过度的情况下,不设票中票,限制核心旅游点的人员,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其次,景区类型多种多样,很难用一种价值观去衡量。有的景区属于自然和文化人类遗产,从本质上讲应属于全社会,原则上应免费或较低的价格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要;有的人造景区是投资人的资产,是一种商业行为,原则上应随行就市。有的景区人们为患,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限制游人,价格杠杆调节成为合理的选择;有些景区本身门可罗雀,就不应跟风涨价。同时,还应看到中国有中国特有而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拿来主义错误类比。如有些人简单对比美国国家公园的价格管理方式,不顾中国旅游者众景区不足的现实,指责中国景区的高价格;同样一些人为了自己景区跟风涨价,用国外部分人造景区价格来对比中国的其他类型景区。
     再次,景区收入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复杂。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极大,有些地区早已经跨越了门票经济的发展阶段,杭州这些城市甚至用取消门票的方式发展旅游业。然而,对很多相对落后地区来讲,景区门票依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这些地区的景区大都是自然或文化遗产,按照普世价值观应该理解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本身就应免费。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是景区开发的重要出发点。否则,地方无论如何也没有积极性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资源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对于这些地区,衡量是否开发景区的标准就是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如果涨价后,游人不减,还能增加收入,这就是涨价的唯一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或者选择高额的门票价格,或者选择不开放景区,没有第三条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也只有接受高门票的现实。
     最后,中国景区管理体制的复杂性,也是造成价格复杂性的重要原因。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景区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风景名胜区属建设部、地质公园属国土部、森林公园属国家林业局、文物景点属国家文物局,还有大量地方政府管理的景区等等。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景区可从政府获得大量的资金,有些却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而不得不采取门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景区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景区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定价机制也都各具特色。尽管,在景区门票价格问题上,根据《价格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时,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但由于景区在管理方式、运作模式等方面差异极大,听证会这种不得已的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往往是听证会后争论更多。
     总之,中国的景区无论是旅游者的拥挤程度、景区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景区归属单位、管理方式、运作模式、投资主体、定价机制等等千差万别,因此对景区价格问题必须细致分析,不应一概而论。景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价格的复杂性,决定了破解价格难题的复杂性,但决不应因其复杂而逃避责任,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之。最近故宫面对游人过多的压力,不是增加开放时间,积极探索扩大故宫中那些未开放区域,也不是涨价,而是简单粗暴地采取限制游人的做法,就非常不可取,这是比涨价还让人难以忍受的管理方式。在各类景区的价格管理上,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办法,如:针对我国博物馆较多,但旅游者并不多的现实,采取了普遍免费的做法;比如针对旅游热点景区淡季还有相当容量的现实,采取的淡旺季门票办法;再如针对景区中的核心景点,人员过于集中的问题,采取的票中票的办法;真对相对落后地区依赖经济的情况,采取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等等。在关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景区价格上,无论涨价还是降价,在一方或几方得利的情况下,都会伤害另一方或另几方的利益,关键还是权衡与取舍的价值观。研究者以公众代言人的形象,简单指责门票上涨容易,但这往往只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还会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反应;抽丝剥茧分析景区门票价格的复杂性,在这个基础上,权衡各方利益,提出破解门票价格谜题难度很大,却是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