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瑞:一日游 的尴尬谁来管      2014-06-20

      北京的“一日游”可谓险象环生。7月4日被曝光的一个北京“一日游”旅游团导游持刀骂游客视频引发热议。“一日游”宰客、欺客现象层出不穷,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时好时坏。 
     “一日游”问题的存在至少反映出这样几个现实。首先是市场需求极大。到北京旅游是不少人一生的梦想,而对外国人来说,不到北京就等于没到中国。一个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和数以百万计流动人口的超大都市,其旅游需求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是“一日游”这个产品非常受欢迎,这是一个在最短时间内能游览到著名景区的最为便捷的一种方式。第三是全国人民对首都的期望值很高,总觉得北京的“天下”应该“无贼”。有人说,外地人和外国人是“非法一日游”的最大受害者,其实细想起来,最大的受害者是北京,这不仅仅是损害了北京的旅游形象,还损害了北京人的形象,甚至还会有损于中国旅游的形象。
     为了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依法治理打击不法分子,如果仅仅靠有限的政府资源来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恐怕难以奏效,历史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一日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并非是旅游行业所独有的,它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很多问题并非源于旅游系统之中,仅仅依靠行业自律也不能解决。为此,要解决“一日游”活动中的弊端,不妨换一个思路,采取“疏堵并进、以疏为主”的战略,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和发挥政府政策资源优势上多下工夫。
  旅游乱象之所以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求大造成的供给不足。虽然目前以不同方式开展“一日游”的合法经营企业不少,但是由于组织经营方式等多种原因,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由于服务体系的布局和信息不畅等方面的缺陷,消费者难以方便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正是这些不能得到满足的需求,为非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城市,尤其是欧美等旅游发达城市,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就是对“一日游”采取直接经营或特许经营。最为典型的是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开设专营的“城市观光车”,实行固定票价和标准服务,在固定的线路上运营、在规定的期限内游客可以随时上下,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和资源的特点,开辟出多条主题线路,运营时间与服务方式根据季节而调整。而对离市区较远的特殊旅游线路,则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政府制定严格的经营条件,使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能够得到合适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使旅游者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一般来说,城市观光车的运营带有明显的公益性,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同时,也会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使之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从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近些年来的努力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了很大改进,标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并未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而在推动“一日游”实行专营来扩大供给方面缺乏尝试。在打击、治理等“堵”的方面花费了很大精力,但在扩大公共服务的“疏”上显得乏力。酝酿了多年的城市旅游观光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远远没有成为北京“一日游”的主力军,而在利用专线旅游特许经营权的政府资源上显得有些缩手缩脚。据此,建议有关部门对现有“一日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再做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出一个可以让国民放心的“一日游”品牌。对于那些违法欺客宰客的行径,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手段,让敢于以身试法的单位和个人,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