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梅:中国大企业进入旅游业情况分析(一)      2007-09-05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大企业正逐步壮大。面对中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众多的市场机会,这些大企业中的一部分,或者因为多元化发展的主动需要,或者因为历史发展的被动原因,纷纷开始涉足旅游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大企业正逐步壮大。面对中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形成的
巨大市场需求和众多的市场机会,这些大企业中的一部分,或者因为多元化发展的主动需要,或者因为历史发展的被动原因,纷纷开始涉足旅游业。
中国大企业进入旅游业情况分析
(一)
□吴金梅
一、中国大企业进入旅游业的动因分析
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机会使很多大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大企业,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大企业进入旅游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在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形成了为数不少的经营性的旅资产,这些资产的存在成为大企业进入旅游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主营业务发展的需要,催生大企业中的旅游资产
在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历史中,尤其是在 1978 年以前,企业的市场销售和物资采购需要有专
门的人,在生产资料供应地和市场销售地建立办事处,来应对计划经济下物资短缺、市场和流通不畅给企业带来的问题。而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这些办事处又逐步演变成为企业在各个地方进行交往和接待的窗口。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投资,这些分散于各地的办事处,逐渐发展成为大企业在各地投资建设、经营的物业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旅游接待功能的宾馆、饭店等固定资产,一批具有一定接待、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员工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
2、企业社会化职能的需要(福利性投资),形成旅游经营板块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承担着很多社会职能。在企业办社会的前提下,与社会化职能相适应,为解决企业职工培训、休养的需要,很多大型企业在休养胜地和风景名胜地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或职工休养院,以解决对职工培训教育场所的需求和企业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休养地需求的问题。与职工休养相联系,又形成了一些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一步为企业内部的相应需求服务。解放初期为职工福利修建的疗养院和改革开放后修建的培训中心与度假地,凭借机构的特殊地位,他们的选址大多在环境好、旅游条件优越的地区。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旅游设施供给缺乏的时候,这些企业所属的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疗养院、培训中心等场所显示出了突出的优势。
3、多元化经营的投资,直接形成旅游经营企业
在企业集团的经营中,很多企业出于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选择了向旅游业投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粮集团在经营中对饭店业的投资。这类投资主要集中于旅游饭店业、旅行社、旅游景点开
发、旅游运输等旅游相关行业。类似红塔集团这样的企业,在烟草等“夕阳产业”由于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向包括旅游与饭店在内的非传统产业介入时,其投资成为这一类型国有饭店的投资来源之一。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很多大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中,以赢得长远的经济利益。
4、标志性、炫耀性投资,建成宾馆饭店
大企业往往会在所在地城市或中心城市选择建设、命名一栋或几栋能够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经济实力及个性化特征的建筑物,来作为企业在城市中的标志符号,用来体现企业的形象与实力。这些体量比较大的建筑一般以宾馆、写字楼或者商业项目居多。从最初的起因来看,这些饭店并不完全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而是用于标识投资主体的经济实力,或者满足利益相关群体以低成本获得高层次的旅居服务需要而建设的。
5、制度转型中的商业性投资,逐步注入旅游产业
随着宏观层面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业面临着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目标分离、主业与非主业经营分离和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变革。在转型过程中,一些有实力的系统,如铁路、电力、民航、电信等垄断行业由于企业办社会和满足企业领导人的规模偏好,以及增加内部职工的非货币收益等方面的原因,持续地以集体资产或者以下属经营机构合资的名义,举办包括从豪华型饭店到经济型饭店在内的第三产业。
6、被迫进入,从债权人到旅游资产持有者
比较典型的是金融企业对饭店业的进入。在中国饭店业早期的发展中,投资者大多是以资产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进行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这部分资产由于经营不善、企业调整等各种原因造成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被银行收回。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企业自己就成为了业主,同时也因其资产的经营内容和行业特征,被迫进入了旅游业(主要是饭店业)的经营。同样,企业间债权及债务的交割也会形成这样的被迫进入。
7、大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旅游吸引物
随着工业旅游的发展,现代化工业企业花园式生态型的厂区、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系列化的新型产品、艺术化的厂房建筑、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遗迹、特色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独特的生产工艺、历史与未来的产品展示、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博物馆等与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企业经营元素,逐渐成为工业旅游的特定吸引物。这部分经营性旅游资源,并不是由于企业直接对旅游业的投资形成的,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相伴随而产生的。在企业工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这部分吸引物既成为工业旅游的特定资源,也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展示空间,成为企业形象的代表元素。
 
                                                                                                       ——本文最早刊载于《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