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准:微内容,范媒体和旅游的革命      2007-02-01

        即使不太关心互联网, 你也可以隐约感觉到, 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格局, 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这并不单单是由Web2.0 的潮流决定的, 相反,Web2.0 的风潮, 很有可能仅仅是信息生产和传播格局变化的一个结果, 是富足经济学支配下的产物。
        对于旅游而言, 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质变, 首先表现在微内容的泛起。3 年前, 安排自助旅游的信息途径, 主要是通过门户网站的打包信息, 或是同好写的详尽攻略,通过这些渠道, 你获得的是完整而连贯的旅游目的地映象;而现在, 你很有可能仅仅因由朋友的博客中提及的一道菜, 或是哪个播客里某处黄昏里的一道霞光, 而产生旅行的冲动, 这个时候, 你所接触到的就是旅游信息的碎片, 或者把它称作微内容。微内容的形成, 既因为游客手中有了信息生产工具,如笔、相机和摄影机, 也因由分发渠道的多元化。以微内容的形式提供的目的地信息, 往往互相冲突, 无法拼合, 却能给予你的大脑皮层更强的刺激。
        微内容的泛起, 让信息越来越个性化, 越来越容易匹配, 也越来越难以拼合, 与之相对应, 是泛媒体的商业世界浮出水面。过去两年内, 商业上最成功的媒体, 既有网络世界上的Youtube Myspace Digg , 也有钢筋水泥世界里的分 聚众传媒, 而Fox 的小众连续剧, 居然也能因循蜿蜒的六度分隔逻辑, 在中国获得隐秘的流行。信息是碎的, 面向各条小众的长尾,因此媒体也在变碎、变泛, 世界正在跨入泛媒体时代, 网络、城市外立面、公交车厢、电梯楼道、景区小桥甚至人际关系, 一切都可以成为媒体渠道。商业和技术的共同推动, 正在放开需求的手脚, 也在创造全新的供给形式, 找到适宜的分发和聚合方式, 即使是西湖底下的淤泥, 或是月球之表面, 都能起到商业媒体的作用。
        微内容和泛媒体, 正联起手来创造前所未见的商业模式,Google 和Ebay , 都是这样的商业模式的受益者;旅游方面, 像Kayak 和Sidestep 这样的垂直搜索网站, 以及像Tripadviser 这样的旅行评价网站, 都正在试图挑战以Expedia 和Travelocity 为代表的传统旅游电子商务大鳄。在典型的旅游电子商务之外,你还可以每天在Youtube 上找到热门的旅游视频,Flickr 里找到有趣的旅行照片, 这些信息所产生的商业价值, 远远溢出旅游业的统计口径之外。而微软正在开发的Photosynth 技术, 则试图按照地理坐标把分散世界的照片合成为立体的可观览的场景, 你的旅游事后记录正在成为他人真实的旅游体验。更有意思的是, 如Second life 这样的虚拟社会, 正在打穿网上和网下的界限, Dell 、Cnet 、路透社、Sun 早已进驻其间, IBM 甚至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 这里可以找到网民们自己建造的唐人街、紫禁城, 王府井的虚拟地价已经翻了数倍不止, 媒体和实体、生活和旅游、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
        在这样的变革下, 旅游所固有的种种外在特征,正在这样的世界变迁中被飞速消解, 除却体验本身,它已无法描述。由信息产业引发的变革推动, 无数旅游的结构性特征将被改变, 无数概念将被重写, 信息社会正将其特征镌刻在这古老行业上, 旅游业正和商业、社会和生活一起, 又一次站在了一场革命的大门口, 而这一切, 对于旅游学尚未成熟的研究现状来说, 倒正是一次厘清概念、重树研究体系的好时机。
 
                                                                                                          ——本文最早刊载于《旅游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