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谦:休闲之都不是懒散之都      2003-09-01

        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去过国内不少城市。一个杭州,一个成都,两座“花园”城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现在成都城里,已经大变样了。但郊外的“花园”仍然多的是——东边望江楼、南边武侯祠、西边杜甫草堂、北边熊猫基地……更不用说成都平原河渠交错且四季不同的乡村美景。北边再走远一点,就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南边再走远一点,就是眉山三苏纪念地。再北,再南,那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中的4个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这4个遗产包括的6个世界遗产级景区,即使把它们分开来看,每一处也都有着全球无双的吸引力;从最北的九寨,到最南的峨眉,大约也就是600公里的距离,而成都,就处在这条南北延长线的中心。从成都往西,有窗含千秋雪所咏的西岭,有跑马溜溜所唱的康定,还有雅安新兴的生态旅游的碧峰峡,和那里正要落成的又一个世界最大的熊猫繁殖基地;往西走得更远些,又有海螺沟冰川与温泉汇集的胜境;往西南走得更远些,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风情……
        成都,就是这么一个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集散地的城市,其高品位资源的多样、富集和组合,不仅在我国是无双的,在全球也是难以找到的。那么,成都的旅游形象应该定位在哪?很多旅游者已经有了这样的印象,成都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旅游业界也有这样的看法,中国有两个可以标榜“休闲”的城市,一个是成都,一个是杭州。
        然而,在是否以“休闲城市”作为旅游形象的定位上,两个城市的态度迥异——许多杭州人正在为“休闲之都”的打造积极努力,这不仅反映在杭州旅游产品的整合和促销上,也反映在2001年“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的召开和对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准备;而成都呢,却似乎正在躲避,尽管不少专家和旅游者都认为成都作为“休闲之都”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成都自己却选中了“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雅号。很显然,“成功之都”这个抽象的口号,无法唤起旅游购买者的任何联想,因此,它不适合旅游者,自然对旅游业也就不适合了。而“多彩之都”、“美食之都”或者在具体性上,或者在独特性上,或者在概括性上都还是有所欠缺的。
据说,不同意成都旅游打“休闲”牌的同志,是担心“休闲”二字涣散了成都人的进取精神。这是好心。然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与当地百姓的行为准则并不能等同。就像北京“东方古都”的旅游形象,并不意味着北京人就是老古董,大连“浪漫之都”的旅游形象,也并不意味着大连人人都浪漫一样。所以,成都旅游打“休闲”牌也好,打“享受”牌也好,都不会影响成都居民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努力。如果说成都有少数居民曾经显得比较懒散的话,那应该归过于在成都曾经长期存在的商机不足、就业不足的原因。而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拓,恰恰就是为成都增添生气和活力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旅游形象定位上,也许成都的不再羞羞答答,将会换来一座崭新的旅游明星城市的崛起。

                                                                                       ——最早刊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0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