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研究/开思视点/张广瑞:旅游与厕所

academic research

张广瑞:旅游与厕所      2002-02-02

       去年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一次旅游研讨会上,我发言之后,在场的一位泰国朋友向我发问,让我告诉他中国的厕所是否有了改进。严肃的会场上顿时出现了一片笑声。对此我回答说,“谢谢您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我不知道您是哪一年最后一次到中国访问的,访问了什么地方。厕所的确是我国旅游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也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近年来,中国各地的厕所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当然至今还有很多地方的厕所还仍然不理想。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北京已经决定投入巨资,在市区和主要景区建立‘星级’厕所,如果您现在到北京旅游的话,可以体会一下北京的‘五星级厕所’”。会场上又出现了一片笑声。在一个如此重要的两国高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举办的研讨会上专门提出厕所问题,足可以说明泰国人对中国厕所问题印象之深,如此之关注。

       尽管现代文明的规则经常提醒人们,在许多场合不宜提及“厕所”这样的字眼,实在不可避免时,则会用什么诸如“方便”“一号”“办公”之类的隐喻搪塞,英文中也常用“洗手”来替代。但是,不管怎么说,厕所那可是人们不可不去的地方,这是一种“自然的召唤”。因此,人类之“方便之所”也往往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水平的自然反映。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济落后,人们温饱难以保证,自然对“方便之所”不大注意。厕所大都在户外,而且不是正经房子,才有了“茅房”之名。即使是在大城市,也是在大批高层建筑出现之后,才有了单元房内的“卫生间”,逐渐解决了户外“蹲坑”之苦。而在这方面,欧美工业化国家要比我们早很多。

       我有机会在国外访问的时候,也经常利用各种“方便”的机会,体验一下当地的设施。实际上,出门在外,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旅游,因为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上厕所也经常是令人心烦的事。应当说,西方城市的大街上似乎没有中国城市这样的公共厕所,即使有,也没有这么多。所以,找厕所是一大麻烦。最方便的办法不是在大街上找,而是到公共服务场所去找,如火车站、地铁、大型商场、餐馆、饭店等都会有像样的公共卫生间。特别是麦当劳快餐店到处有,又容易辨认,那里肯定有公共卫生间,而且也是免费的。当然,旅游景点、景区里也一定有。在西方国家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标识清楚醒目,特别是公共场所内厕所的标识更加显眼,常有路标指引。在公共场所寻找“方便”的地方,一定要注意标识。“厕所”过去多用 W.C.,现在更多使用 TOILET,而更加流行的做法是用表示性别的图形标识代表,如烟斗、口红、礼帽、裙子等不会造成歧义的象征物。因为文字表示有时有麻烦,一来有的人不识字或不识洋文,走到眼前也不认识。二来,有的时候有人恶作剧,加一个字母或减一个字母就出笑话。我记得第一次到伦敦时,见到一座楼房的半腰上竟有“TOILET” 的字样。当时我还有点纳闷,为什么“厕所”的字样写在那么高的地方,难道是如此通情达理。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在“TO LET”(出租)的牌子上两个单词之间加上了个字母“I”。当然,也曾见到有的地方“TOILET”的单词中的“I”被人涂掉。所以,现在英国房屋出租经常使用“TO RENT”来取代“TO LET”,也许是怕有人恶作剧的缘故吧。在英国伦敦有一种大众的公共厕所,而且是多功能的。这样的公共厕所主要设在地铁或车站里。厕所和理发馆在一起。门口的标识是卫生间,一进门是个大型的理发馆,再往里走是厕所。那里人流大,但干净卫生,各行其是,互不干扰。

        西方现代城市里,近年来在大街上出现一个孤零零的“方便之所”。其造型别致,或圆或方,干净利索,有的是全不锈钢制作,现代感极强,有的呈黄色或红色,颇有点艺术性,格外显眼。这些设施是收费的,多是投币式的。入门处还清楚地张贴着使用方法的介绍,里面的空间虽然不大,但足够“方便”之用,必备设施,应有尽有,干净卫生,使用方便。有的还有音乐相伴,气氛宜人。不过有的有时间限制,超过时间则自动喷水逐客。所以,进去之前一定要好好地阅读一下相关的告示。北欧一些国家,如芬兰,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除在城市的居所之外,往往还有第二住宅,设在乡间。我在芬兰朋友家做客时,发现这位朋友家的第二住宅的厕所很“自然”。这个厕所没有充水设备,是我们所说的“旱厕所”,独立于住宅之外,方便之后,以粗锯末覆盖,干净卫生,而且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好在只有这对夫妇使用这个厕所,周围千米之内皆为森林,没有邻居。

        不过,有些地方,这些“方便之所”还能够成为旅游吸引物。在英国温萨皇宫里,“御用厕所”成了到温萨宫游览的人必游之处,而且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当国王“方便”的感觉。那里不仅宽敞干净,而且设施非常讲究,金碧辉煌,整日里熏香缭绕,冬天壁炉里的火噼啪作响。香港半岛酒店也有个独特的卫生间。凡是有机会到那里去的客人,总是要借故光顾一下。卫生间的门是厚厚的不透明玻璃做的,门上表示性别的字母 M 和 F 不是写上去的,也不是标牌,而是从外面天花板上的投影灯打上去的,客人进门的时候用手一推门,字母就消失了,门复位之后又出现了。进去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平台,台上有几个宛如工艺品的水龙头,只需轻轻一按平台旁边的按钮,水就轻轻地从不同形状的水龙头里流出来,又在平台上消失了。男用的便池更像一个雕塑艺术品,站在便池,对面是一面落地玻璃墙,不知底细的人还真有点不敢贸然“方便”,恐有不雅之嫌。也许更为出奇的是,男女卫生间之间的隔墙也是玻璃的,但不透明,也不是单面的,只是在下部有点朦胧,男人可以看到女士走动的腿脚,大概对面亦然。这样做据说并没有遭到过非议,也许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吧。

       如此说来,厕所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设施,而且也是不同文化的体现。对发展旅游来说,在不断改善厕所标准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使之成为独特的吸引物。其实,“星级厕所”大可不必推广,关键是要保持清洁卫生,真正让人感到“方便”。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外国旅游者跟我讲过的一句话,“我们外国人并不是不能接受中国人的‘方便方式或设施’,而是不能容忍中国一些地方‘方便之所’的肮脏不净”。
                                                                                   ——《中国旅游报》2002 年 2 月 2 日